二級超聲檢查是指在常規(guī)超聲檢查的基礎(chǔ)上,通過超聲科醫(yī)生的臨床經(jīng)驗,對皮下軟組織或者臟器進行系統(tǒng)的檢查。二級超聲檢查的內(nèi)容主要包括臟器的病變大小、形態(tài)、位置、大小、邊界、回聲、活動度等。
1、臟器病變大小:通過對臟器病變大小的觀察,可以判斷病變是局限性還是彌漫性,同時也可以初步判斷病變的性質(zhì),如肝臟病變、腎臟病變、脾臟病變、胰腺病變、膽囊病變等;
2、形態(tài):可以對器官的表面、邊界、回聲強度進行觀察,判斷是否存在空腔結(jié)構(gòu),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變;
3、位置:可對器官的活動程度進行觀察,對活動性病變可以初步定位,而非活動性病變則不能定位;
4、大小:可以對器官的體積進行測量,也可以對器官的體積進行測量,如肝臟體積、腎臟體積、膽囊體積等,通過測量大小,可以對肝囊腫、腎囊腫、膽囊結(jié)石、腎結(jié)石等疾病作出初步診斷;
5、邊界:是指病變與正常組織的邊界是否清楚,邊界不清則說明病變組織較為僵硬,不利于超聲成像,因此在進行二維超聲時,需要加入回聲使其顯示清楚;
6、回聲:主要是指病變的回聲情況,可分為均勻回聲、不均勻回聲及混合回聲,均可幫助判斷病變性質(zhì)及組織壞死程度;
7、活動度:主要是指病變與正常組織的活動范圍是否相等,一般可用于判斷是否存在脂肪瘤、皮下膿腫等。
除此之外,二級超聲檢查還可應(yīng)用于對子宮肌瘤、乳腺癌等疾病的診斷,對臨床具有較大的指導(dǎo)意義。